楞严经讲解300: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,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道场加行10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r0529s6r77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道场加行(四种清净明诲) 10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~
《义贯》1440页,四种清净明诲。经文:【“是故阿难,若不断淫修禅定者,如蒸砂石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只名热沙;何以故?此非饭本,沙石成故。汝以淫身,求佛妙果,纵得妙悟,皆是淫根,根本成淫,轮转三途,必不能出;如来涅槃何路修证?”】 [注释]: [“若不断淫修禅定者”]意思就是[: ]如果[若有人天天很用功打坐修定,,但]是[心中常在想念淫欲之事,或淫欲之乐,试想:这样象话吗?]那么,许多一些年轻人,都有写信来,说他这个毛病有犯了;那个这个年轻气盛,这难免的,尤其这种本能的问题,它不是理性的。所以年岁稍微大一点点的时候,就看得比较淡泊一点。那么结过婚的人,有一点年岁了,应该把这件事情认为这是一种责任,那么,责任完成了,后半辈子应该全力以赴地放在持戒清净、修行,因为要往生净土,这种事会干扰我们的清净心。年轻人冲动,这在所难免的,男女都一样。那么,既然有一点年岁了,那应该不可以以淫欲为乐,应该以法为乐。
[“如蒸砂石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只名热沙”:“蒸”,]就是[比喻以禅定]来[薰修。“沙石”, ]是[比喻淫心,相对于不生灭清净本心。]那么[“成饭”,]就是[比喻成]就[佛道。]意思是说[谓以禅定薰修淫心,想要令此淫心而证成佛道,即犹如蒸沙,想要把这沙蒸成饭,不论你用多少火、蒸多久,那]个[沙都不可能变成饭;]因为因果不相同,沙非饭本。[同理]的[,]如果[若以淫心修禅,不管你多用功,多有毅力、]多(有)[恒心,精进勤修百千劫,也不会成佛道。]简单讲,成就佛道是三业完全清净的,零污染,完全没有污染的,才有办法成佛。[又,我佛如来于经中之比喻,在在处处皆是精当奥妙无比。笔者在家时本]来是[习文学]的[,予观古今中外一切文学、哲学作品之中,比喻之妙,莫过于佛经,无有出其右者,好文学者,读到佛经中的譬喻,每每可眉批而赞叹曰:“妙喻!妙喻!”或]者是[“神来之笔!”无怪乎连不信佛、且屡谤佛法的胡适之,都不禁要赞叹《华严经》等佛经,实是第一等之文学作品,此是馀话,表过不提。]这是多余的话,表过不提就是说:前面已经说过了,就不再重复,叫做表过不提。
[“此非饭本,沙石成故”:“本”,]就是[材料之义。沙石是不能用来当为作饭的材料的。比喻淫心不能拿来作为成佛的材料。材料不对,作品怎能对?唯有如来藏清净本心才是成佛的材料。] [“汝以淫身,求佛妙果,纵得妙悟,皆是淫根”:“淫身”,]就是[行淫之身,贪淫之身。“纵得妙悟”,纵使让你瞎打误撞,侥幸获得少许一时的妙悟。“皆是淫根”。皆是带著淫念为根本而发之悟,犹如以发霉的面粉作馒头。]哇!这个比喻真是好!发霉的面粉来做这个馒头,虽然做起来了,可是那个味道走样,走样了! [“根本成淫”:“根本”,]是[指种子]这个[因。因为那是以淫心为根本(为种子]的[),故所成就者]所以所成就的[(所结的果)是淫业,而不是道业。] [“轮转三途”:]这个[“三途”]就是[三恶道。承上]面那一[句,因为所成就的是淫业,]而[且又造了重罪,所以便轮转于三恶道,连三善道都无分,更何况是菩提道或]者是[解脱道。][“如来涅槃何路修证”:“涅槃”,]就是[涅槃道。“路”,]就是[方法、法门。承上,如是,以淫心修禅,连人身尚不可得,更何况是如来的无上大涅槃,凭什么能修证]得[到呢?意即,]意思就是说,[实]在是[如椽木求鱼,邈不可得。]
[义贯]:[“是故阿难。若不断淫”心]以[及淫行,]动念都不行,何况去做?淫行就去做,淫心淫行。[而“修禅定者”,犹“如蒸沙石”,而“欲其成饭”,纵使历“经百千劫”努力地蒸个不停,也不能称为是在煮饭,“只”能“名”为“热砂;何以故?”] [以“此”沙石作材料“非”是成“饭”之“本”,]因为因果不对[以其为“沙石”所“成故”。同理,“汝”若“以”贪欲行“淫”之“身”,欲“求佛”之菩提“妙果,纵”]然[使令你侥幸忽“得”少许]的[“妙悟”,那点妙悟也“皆是”以“淫”心为“根”本而发之悟,因为是以淫念为“根本”,]所以[故其所“成”就者,实为“淫”业,(而不是道业),因此感得“轮转三途”(三恶道),“必”定“不能出”脱。如是,带淫修禅,其果报连人身尚不可得,更何况是“如来”的无上大“涅槃”道,“何路”而可“修证”之?]
1444页 [诠论]:[想要正式修禅定的人须知,经上开示修习禅定之道时,在在处处皆说:“离欲得初禅”,这是修定的最基本原理、]或者是[原则。因为我们身所在处为欲界,而禅定是属于色界的境界,是故必须离于欲界的粗重身心,方能与色界的禅定境界相应,接着才能得禅定。因为欲界的诸欲]它是[属于杂染,会扰乱身心,令身心急剧]的[动乱不安,故以欲界的杂染心无法得定。因此,若要得定,先决]的[条件,即]就[须先发心离欲,不但要离“欲行”、“欲境”,且要离“欲心”、“欲念”。亦即,]也就是,[在正式开始修定之前,]这个[心中就不可再对]这个[诸欲境界有所留恋、贪爱、回味、忆念,更不能想望、期待诸欲,或于诸欲境作有乐想;]说:哎呀!那个很快乐![相反地,于诸欲境当作苦想,]这个因果做下去,后面的苦就等着你。[以诸欲境是生死本故。如是观察了知、发心、决定离欲,或身或心,皆悉远离诸欲,]也[不]亲[近、不想、不念、不缘、不爱、不乐,若如是者,方具备修定的最根本资格,才可开始正式修定,否则即落魔障。]
在座诸位!在我们三坛大戒受戒完了,你看有一些年轻人,他的学历也是非常地高,非常地高,大家都很看好他,非常看好他!但是因为我们刚开始就亲近广化律师,那么,他回去这个道场,因为道场有男众还有女众,就是比丘尼了,看……咦?很奇怪了,经过几年后,说:哎呀!某某人,受戒的戒弟子情况怎么样?他说:还俗了,还俗了!两个每天对着眼对着眼,就看上了。所以,这个不分男女老幼,那个习气是很难去抑制的。那么,再来,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说对长者,譬如说年岁比我们大一点的老女人,现在讲这个修行的男众,应当作如是观,对年岁大一点的,观想:她是我的母亲。老一点的,八十岁了。再稍微大我们一点点的,观想:她是我们的姊姊。那么年纪比我们轻的,观想:她是自己的妹妹。慢慢慢慢……那有的比丘,说:佛这样讲,你这样观。他说:没用啦,那个怎么有办法?观想还是没用。那应该怎么修呢?所以,师父还是坚持:欲来须避,如避火坑。我认为这个就perfect,一百分!什么都不用讲,也不用去解释,这个还是最根本的,就是男众住男众的道场,女众住女众的道场,因为戒律不一样、诵戒不一样,结界,所有的身、心,比丘跟比丘尼也都不一样。所以如果说:你男众选择要出家,那么,如果你有这一点坚持,那么,你就成功一半!我男众,我坚持住男众的道场;那么,女众要出家,我坚持住女众的道场。
所以现在的,包括中国大陆有一些男众,要来我们文殊讲堂,这不下有上百个都写信过来,还常常有这样的,年轻有为,有的读到博士了,要来师父这里出家,那么我都跟他讲说:这个大陆高僧大德很多,你就在那边出家。因为台湾跟大陆,这目前来讲,这个签证方面很辛苦的!譬如说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他要来我这里住,他每半年他就要……还是四个月,就一定要师父签字,一定要师父签字。新加坡来到这里,以前有新加坡的比丘来到这个地方,常常要签字、常常要盖章,我没有盖章,他就不能停留在这个台湾,不受邀请了。那大陆的话,来,我就跟他讲:在大陆就近取材就好,依法不依人,只要你依法,没有时空性的,依法不依人。那女众就更多了,有时候我有一点冲动就是说:这个女众那么多,要是工作年龄愈来愈老,那我应该怎么来照顾这些老女人呢?是不是要开个缘?等到年岁大一点的,要剃度要在哪里?要不然就在木屋,那边划归一个圆圈,全部都是女众,给她修行。不过如果常常打架、争吵要怎样处理呢?这也是很麻烦!所以,想来想去,到现在还不敢动这个念头,不敢动这个念头,到目前为止,还是清净比丘僧团会比较好一点,女众,你就自己去找道场。所以,师父到现在,从出家,学佛到现在三十几年,我认为这一句,才是所有比丘跟比丘尼永远的圭臬,就是:欲来须避,如避火坑。这一句就是完美的,再怎么样解释都没有用,你亲近久了,他就会出状况,就会出状况!对不对?
譬如说有一个类似农耕队的去国外,去国外的时候,他派过去,刚好在这个非洲农耕队的,这个非洲农耕队的派过去的时候,黑人,那个很黑的,农耕队的过去以后,哇!做了这个邦交,国外;结果农耕队的回来,娶了一个黑人回来,娶了一个黑人。他妈妈就问他说:这……我叫你出国去帮忙人家这个农业,你怎么娶这个呢?妈妈!你不知道,这个黑人刚看不习惯,看久了,反而黑人比白人漂亮!你看……这个实在是该怎么说呢?他说:那个黑人,你看看,皮肤黑到发亮,真的很美啦!所以,他的妈妈也没办法。可是人家看久了,缘就现前,他才不在乎你是黑人、白人。对不对?所以,这种力道太强,力道太强,没有任何的理由,碰到了,没辙!那么,就只有依佛的言教,就这样做还是比较好,不要去亲近他。
[再者,所谓“离欲得初禅”,这“欲”不只是淫欲,而是指五欲: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]我们男众、女众,一辈子大部分都是为这五种事情忙,差不多了。都是为了财、就是为色、就是为名、就是为吃、就是为睡,一辈子没干过什么有意义的工作。[只因为五欲中的淫欲一项,对于修定,害处最大,干扰最盛,所以特别着重。因此也须知,正式修定的人,不但要离淫欲,连]这个[名、利、财、食,睡等]等这个[欲也都须]要[远离,才能安心修定。]在座诸位!这个对俗家人来讲,几乎根本就不可思议,他平常生活就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啊,你叫他远离?所以,我告诉诸位:修行人真的是不容易的,发个心动念要出家,这个是很难可贵的![不但要离五欲,还必须“弃五盖”、]那么[“行五行”,] 这个是天台《教观纲宗》都有讲,天台的《六妙门》,这个师父也看过。那么,什么叫弃五盖呢?弃五盖就是去掉贪、嗔还有眠(就是睡眠),还有就是掉举,还有就是怀疑,五盖,弃五盖,那就是贪、嗔、眠、掉举、疑悔,就是疑问的疑。这个盖就是会盖住你的清净心;那么,弃掉这个贪的盖,心就清凉;弃掉嗔,心也清凉解脱;弃掉这个眠,就是我们一个人的睡眠,这个眠就是要控制一下,像师父的睡眠一定不会超过四个小时,那么,掉举,掉举就是心浮动,静不下来。疑就是什么都怀疑,心也定不下来,什么都疑虑。
那么,行五行,这个五行:第一、叫做欲,欲就是期盼的意思,也就是说:离种种的虚妄,而想要得到禅定和智慧。我希望离开虚妄的这个世间、虚妄之法,而希望能够修禅定,得到禅定和智慧。欲就是期盼。行五行就是:第一、期盼我有禅定,跟期盼我有智慧。那么第二、你有期盼,没有用啊,第二叫做精进行,所以我们文殊讲堂,今年叫做精进年,今年精进年,师父一定要完成这两部大经,所以,大家一定要精进。这精进就是弃五盖,要彻底地除掉,精进,彻底地除掉这个五盖:贪、嗔、眠、掉举、疑,而精进,内心里面绝对不会动到贪念、嗔念、疑悔,不会,完全是精进。再来就是念,念就是正念,禅定和正念的智慧,念,这个念。说:五行,第一叫做欲行,第二叫做精进行,第三叫做念行,念行就是正念,禅定和正念的智慧,完全符合佛所讲的,叫做正念。
第四种叫做巧慧行,巧慧行,用我们现代来讲就是说:能够明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,何者为重,何者为轻,这个叫做巧慧,就是善巧方便的智慧叫做巧慧。所以,这个巧慧行,意思就是说:一个修学佛道的人,你是不是能够觉悟,出世间法不生不灭的清净心,是多么地重要?而完全对这个世间的生灭法,能够把它看淡泊一点。我们要生活,面对现实又要去超越它,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,这个就是佛法。那么,巧慧就是善巧智慧,能够分辨世间法,它都是生灭的,那么,出世法是不生不灭的,到底哪一种比较重要呢?当然是解脱比较重要。所以我就……因为师父对这个以前的世间法,因为师父没有钱,没有钱的话,只有两种兴趣,第一个就是偶尔看看电影;我去看的那个电影,都是很便宜很便宜,那个电影院都是很吃力(老旧)的电影院,因为没有钱,所以我对这个就比较有兴趣。再来就是偶尔买一片那个……以前这个叫做……录音带,录音带有歌,歌星唱的这个录音带,唱了,所以,只有这两种兴趣,其他没有。读到大学的时候,没有时间去唱唱歌或者是怎么样子,也只有跟陈中兴一起去看看电影,有时候都是他请客,请客,大部分就这样。我觉得很多的这个世间法,作那个词真的是作得很好,很好,很能够描绘那一种感伤,感伤;可是,他们不晓得为什么,就是醒不过来,任何一句话,他都在描述内心里面的那种空洞,可是问题是他没有碰到了佛法,没有碰到了佛法,所以,一直在这个缠绵当中。所以这个世间法,再怎么说都是束缚,都是束缚。
最后一个叫做一心行。什么叫做一心行呢?一心就是没有妄动,就是这个念慧分明,可尊可贵。念头很分明,智慧也很分明,绝对没有妄念,叫做一心,可尊可贵,叫做一心行。所以,五行再念一下:欲行、精进行、念行、巧慧行、一心行,叫做行五行。[这些都是修禅定的前行(前方便),或准备工作,苟不如是,根本无法正式修定。关于“弃五盖”、] 弃掉贪、嗔、眠、掉举、疑;[“行五行”,] 欲行、精进行、念行、巧慧行、一心行,以[及修定的种种前方便及正行,可参考龙树菩萨的《大智度论》中有关禅定的部分,及智者大师的《天台六妙法门》、《静坐数息法要》,以及《阿含经》之禅定部分。(亦可参考拙著《禅之甘露》)]也可以参考成观法师写的《禅之甘露》。
[在此有个大问题:既然修禅定须先离欲(尤其是淫欲),否则会落魔道,那么在家人怎么办呢?在家人若有配偶,如何能修禅定?][首先,此处所说的“修定”,是指“正修”,或正式修定,那多半指有如闭关,专修禅定,整天修行,以静坐为主。至于一般人,每天打坐半个小时、几十分钟,乃至一小时左右,都不能称为“修定”,只能说是“静坐”;] 所以很多居士都搞不清楚,就说:我要去修定!其实那只是静静坐着休息而已,因为一坐下来就猛打瞌睡,谈得上什么修定呢?对不对?[因为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,心都还没能完全安静下来;即使坐到一小时左右,其心也才开始渐渐进入状况。所以,那都还不能称作“修定”,因此也只属于玩票性质,而非“专业”修定(专修禅定),故一般而言,那样的打坐,即使不先离欲,亦不甚妨事,除非是特别贪淫或淫荡、花天酒地之人、或宿业极重之人,否则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状况(魔障)出现——因为你那样玩票式地坐一坐,根本不太可能得定,诸魔不用多此一举来阻扰你。(意即:]意思就是说:[你还不够资格令天魔来扰你;你若不如法,或许偶而附近或过境的小神小鬼会来捉弄你一下,如是而已;真正的魔障则还谈不上。)]所以,我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有的徒弟常常讲说:哎呀!师父啊!我在静坐,会不会著魔?我都跟他讲:还不够资格啦!啊?著魔还要资格?要要要!那魔不用找你了,是不是?那个小鬼会来捉弄你,这倒是真的!
[顺便提到,常听到有在家人,平常只稍微坐个几十分钟,或个把钟头,他开口闭口便说“我入定的时候。”请注意,“入定”这一词,千万别乱说,只坐几十分钟,是绝对绝对不可能入定的;若乱说,即有犯“大妄语”之虞]什么叫做真正入定呢?就像那个虚云老和尚,我看那个虚云老和尚这个传,看到了掉眼泪!这个虚云老和尚,因为有人供养他一些金子、金块,那么我看到了这个虚云老和尚传,因为他被人托枪就打,然后被皮靴踹,昏倒,类似昏倒,那个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入定,神识就在兜率天弥勒内院见弥勒,当来下生弥勒佛。这弥勒佛,当来下生弥勒佛就告诉他是说:你娑婆的俗缘、世缘还没有尽,受苦还没完,还要再下去。他说:这个入定的时候,进去这个弥勒内院,他身上完全不感觉痛苦。后来他知道这个宿世的因缘、苦难还没有尽,一醒过来,哇!全身都痛!那个就真的入定了,一踹的时候,内心神识就入定了,这个才是真的讲入定,现在的人都乱乱讲!像我们去客家庄的时候,会听到(客语),意思就是客家人的胡说八道的意思。如果乱说,就犯有:“大妄语”之虞。[未证说证。须知:“得初禅”又可说是“证初禅”,这是一种“证境”。又须知:已证初禅之人,他现身的身份地位,
已经超出了欲界,已达色界初禅天(梵辅天)的境界,已是色界天王(大梵天)的眷属,其在三界六道众生中的地位已超过了六欲天,连帝释天](帝释天就是玉皇大帝,)[都还在他下面,至于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也一样都在他下面;至于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,则更不用说了;至若欲界诸神祇,]譬[如]说[关公、哪吒、]三太子、[地神、天龙八部等等都一样,皆]都[远在已]经[证]得[色界初禅的佛法行人之下。所以不要小看色界初禅,简言之,]简单来讲,[那是已]经[超出欲界的一切人、天等的境界与地位。因此,绝勿乱说你已经“得定”]了[、]或者是[“入定”]了[,乃至于得]到一些[“轻安”等,以免胡里胡涂]地[犯了]这个[大妄语而不自知。]
诸位!这个“轻安”,一般人对它理解不是很深,认为身心有一点清凉感觉,一般把那种感觉当作轻安,是不对的,这种轻安的境界,是对觉理非常地清楚,对无生的理念非常清楚;但是还没有达到证量的这个境界,这个轻安是很难的!一般坐的时候感觉到舒服,是因为你疲倦消除了,所以感觉这个身心很不错,那个跟轻安是两码事情。轻安是对于无生的理非常地清楚,然后他坐了以后,内心没有任何的负担跟压力,是如理如法的契入佛的心,这个才能谈到轻安这个问题。这个轻安是很不得了的功夫,但是,一般人都错用它,错会它,认为稍微得到身心一点快乐,或者是减轻压力,就说:我得到轻安,这是错的,轻安的功夫是很不得了的、很难的。
[问:“那么,在家人如果有心正修禅定,但又有眷属,怎么办?”] [答:那你只有效法维摩诘居士:“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。”梵行就是不行淫欲,连与配偶的“正淫”,都不作,与出家人一样。不过关于]这个[行梵行,须]要[非常注意,须]要[知]道[:在家而能行梵行,须]要[有很大]的[福报,因为你自己不乐行淫,而且]你的[配偶也正与你同心、同行,这样才可以修离欲行(]就是[行梵行)。因为敦伦是两人]之[间的事,]所以[故在家人修梵行,也必须两人同心配合才好,千万不可勉强,必须你的配偶与你同心,欢喜行之才行:]如果你[若稍]微[有一点勉强、或不欢喜,乃至抱怨,都可能引发家庭的风波,乃至婚姻生变——学佛本]来就是[为](了)要[解决生老病死的大问题,结果学了佛,这些问题]不但[没]有[能解决,]而[又造成]了[家庭大问题,令很多人受害、受苦,如是则更不是学佛的本旨;因此,于行梵行,千万不可一头热、一意孤行,致成大错,]这个广化律师特别地讲这一条戒,他说:这一条戒难持,是因为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是因为他两个人要配合。
所以在家人要修这个清净的梵行,实在是值得赞叹,值得赞叹!像有的居士,以前我讲这个八关斋戒,那么有受菩萨戒的,那个老公,他就很不能理解!师父就说:受菩萨戒的,就跟她讲:产前产后不可以,生理期前后不可以,然后,佛菩萨圣诞不可以、白天不可以,精进佛七不可以、大雨不可以、大风不可以、沙尘暴也不可以,再来,佛菩萨圣诞也不可以。她先生就受不了,说:扣这个、扣那个,我娶你做什么?扣这个、扣那个,我的福利就没了!她这个老公就受不了了,他就受不了了!所以就说:是谁教你这样子?我拿刀去砍了他!说要拿刀来找我算帐。“怎么可以教人家这样!因为他不了解戒律、佛法,他就认为,法师在害人家这个家庭破裂,所以为了你那个老公或老婆,不要来找师父麻烦,你好好地处理一下,因为学佛有家庭是很辛苦的!
有一个人,她的老公学佛,生了四个,然后,他来学佛……哇!这得也是一头热;这是好几年前的事,他的老婆就警告他:我告诉你喔,我这一辈子讨厌你去出家,你去讲堂走一走没关系;但是你给我出家,你试试看!我一定先砍死这四个!砍死喔!自己生的喔,要砍死他,我再自杀!她老公从此以后心惊胆跳,来拜佛的时候,进来就噔噔噔……像顽皮豹一样,拜完了,咻一声又赶快出去,没有办法!是不是?妻管严,妻子管理得很严。所以学佛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这个是两方面的问题。那你想想看,一个老公,他老婆发这种愿:你给我出家?去讲堂走一走可以,你敢给我出家,四个小朋友的生命就没得保险了,要砍死他!吓坏了!是不是?所以,我也很感谢爸爸、妈妈,你看,我不是独生子,我福报很大,有大姊,然后大哥、二哥、三哥,他们都有传宗接代了,那么,我们家有四个男孩,我是最小的,又不是长子,这生得正好。对不对?有三个在传宗接代就吓死人了,不必用到我。所以,干脆就不要结婚了,好好地替佛祖做一点事,也为自己的道业尽一点心力。所以我出家就没有什么障碍。这个不可以一头热,也不可以一意孤行,致成大错,[造成人生的一大遗憾,又令不信佛之人得到毁谤佛法的把柄,非常不适宜。因此学佛须知:“有多少因缘,便修多少行”,不可太过勉强,弄巧成拙。]
所以,我都教在家居士:如果你家人对三宝没什么信心,你就记得!默默行,什么都不讲,默默地行,念你的佛,没有人知道你心中在念佛,没有人知道你心中在持咒啊,对不对?没有人知道。这个叫做默默地修行,因为怕家里人反对,或者是造业,就用这种叫做密行,秘密地修行!照样成就!只要你有心要了生死,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加被的,就看你要用善巧方便智慧,来应付你四周围的人,要注意他们的感受
1448页,经文:【“必使淫机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于佛菩提斯可希冀。如我此说,名为佛说;不如此说,即波旬说。”】
[注释]:[“必使淫机身心俱断”:“机”,]就是[动机。必须]一定[要令淫欲之动机,亦即]也就是[淫念,于身心中皆悉断除,都不存在。][“断性亦无”:“断性”,]就是[能断之性。也要令能断之性亦无,也就是说,所断皆尽,断无可断,]所以[故能断亦寂。亦即]也就是[《圆觉经》所说之“两木相因,灰飞烟灭”。] 两木相因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两根木头摆在一起,摆在一起,后来燃烧完了以后,灰飞就烟灭了,叫做两木相因,你作为我的因,我作为你的因。简单讲叫:能所都不可得的意思。[“斯可希冀”:“斯”,]就是[此,方。“希冀”,]就是[希望,期望。这]个[才可以]有[希望得证菩提。][“波旬”:梵名pāpiyas,音]翻[译]成[为波卑夜,]波旬这是一种错误的翻译。[波旬系讹译。义为]意思就是[杀者、恶者,为释迦如来在世时]候[的魔王之名,]叫做波卑夜。[《太子瑞应本起经》中]这么[说:波旬即]就是[欲界第六天之天主;《大智度论》上说:魔王名为“自在天主”。以其常断人之生命与善根慧命,扰乱修行,违逆于佛,其罪甚大,]所以[故波旬又名“极恶”。附及,如前注中]所[说,亦有他经言魔天为介于色界梵天与欲界他化自在天之间的一天。]
[义贯]:[修佛道者,“必”须“使”其“淫”行之动“机”于“身”与“心”之中“俱”皆“断”除,乃至断无可断,连能“断”之“性亦无”,如此,“于佛”无上“菩提斯可希冀”成就。] [“如我此说”者,方“名为佛说”;若“不如此说,即”是魔王“波旬说”。]
[诠论]:[此段最后这句话:“如我此说,名为佛说;不如此说,即波旬说”,这实在是有如斩钉截铁一般地确定,更无异说。又,佛在诸经中之措辞,很少有这么严峻的;]因此这件事情,淫欲这件事情,跟修行是攸关重大,[因为这事攸关重大,]所以[故如来特意以此极决断、]没得讨论的、[苦切之语]来[诲敕众生。故知,]所以知道,如果[若有违于如来此说者,不仅是违于圣教,甚且是与魔相应、为魔所趁或为魔所用,成魔伴党,成就魔说,其罪甚重。是故于此断断莫违于佛之教诫。] [最后,如此淫禅之邪说,为何有人会喜欢?盖]是[以其心邪,]所以[故闻如是邪说,便想:既可成佛,又可]以[“快乐”,何乐不为?]这个就是很严重的,末法时期现在的错误的观念。所以只要跟淫欲有关系的,不管你用什么理由,统统不可以!在这里就是决定第一清净明诲,没得讨论!
1450页,第二节 断杀心清净明晦。经文:【“阿难,又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杀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杀心不除,尘不可出;纵有多智,禅定现前,如不断杀,必落神道:上品之人为大力鬼;中品则为飞行夜叉、诸鬼帅等;下品当为地行罗刹;彼诸鬼神亦有徒众,各各自谓成无上道。”】
[注释]: [“其心不杀”:即使在心中亦不起杀念,更何况会发动身业去行杀事?][“则不随其生死相续”:“其”,]就是[指杀心,则]就是[不随杀心而堕于生死相续。] [“如不断杀,必落神道”:“神道”,即]就是[鬼神道,]鬼与神都是同一道的,[以鬼与神系同道,唯神]的[福报]比较[大,]那么[鬼]的[福报]就比较[小。而鬼神皆]都[贪“血食”祭祀,]所以[故其杀不断。][“上品之人为大力鬼”:“大力鬼”即]就是[天行罗刹,《楞严正脉》云:]这么说:[“今人间尊奉,称帝、称天者,多是此类也。”不但称“帝”、称“天”,亦多有称“君”、称“王”者。此]这个[上品之人,以其禅智胜于杀业,神通较大,福德亦]比较[胜,便成为大力之鬼。] [“中品则为飞行夜叉,诸鬼帅等”:中品者,]他[其所修禅智与所造之杀业相等,其神通与福德则比上品者为低,]所以[故成为飞行夜叉、]以[及诸鬼帅,]就像[如山林鬼神、城隍等]等[。]
[“下品当为地行罗刹”:下品者,]就是[则其所造杀业胜于所修之禅智,]所以[故其神通既微]薄[,福德亦]也是[劣,因而成为地行罗刹,]就像[如大海边之罗刹鬼国。][“各各自谓成无上道”:连这些鬼神也自称已得无上道,]就像我们台湾,每一个人都说他是成就最高最上的了,各人讲各人的,自立门户。[未得谓得,未证说证。如有些人,为鬼神所附身,其鬼神对此人有时宣称说:“我是观世音菩萨来降你身]的[。”有时]候[说:“我是阿弥陀佛显圣于你”等,不一而足。]有一次,那时候出家了,出家了。这个很早期的,刚做比丘。有一个人带我去神坛,我进去的时候就一直念《大悲咒》,突然他就起乩了。起乩的时候,他就说:我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!大家都是信以为真。我说:那你背一下《普门品》给我听听看?就静下来了,我说:观世音菩萨不会背《普门品》?笑死人了!静静地不说话,没办法啊!对不对?所以这个就知道,这些牛鬼蛇神附身的,都说观世音菩萨、阿弥陀佛,这个不要相信他。
[义贯]: [“阿难,又诸世界”中之“六道众生,其心”中若“不”起“杀”念,“则不”会“随其”杀心而堕“生死相续”流转不断。] [“汝修三昧”之目的,“本”是为了“出”六道“尘劳”,然而若“杀心不除”,则“尘”劳必“不可出;纵”使]你[现“有多”]少的[世“智”,甚至相似“禅定现前,如不断杀”心、杀业,“必落”于鬼“神道”中;成就“上品”禅定“之人”即]就[成“为大力鬼”;成就“中品”禅定与杀业之人“则为飞行夜叉”及“诸鬼帅等”;成就“下品”禅定之人“当为地行罗刹。彼诸鬼神亦”拥“有徒众,各各自”妄“谓”已“成无上道”。]
[诠论]: [《楞严正脉》说:世间有心邪之人,想要积福而求来世成神道(作神),而不知那其实是堕到恶趣,]而[且邻接于地狱道,易堕难升,]所以[故其发心实是愚痴;而且这神鬼道必须是带杀修禅者(习禅而不戒杀)才会堕于此道,并非只是杀生便可生于神鬼道;若只是杀生而无修定,则是直堕地狱道。]
经文:【“我灭度后,末法之中多此鬼神,炽盛世间,自言食肉得菩提路。阿难,我令比丘食五净肉,此肉皆我神力化生,本无命根。汝婆罗门,地多蒸湿,加以沙石,草菜不生,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,假名为肉,汝得其味。奈何如来灭度之后,食众生肉,名为释子。汝等当知,是食肉人纵得心开,似三摩地,皆大罗刹,报终必沉生死苦海,非佛弟子。如是之人相杀相吞,相食未已,云何是人得出三界?”】
[注释]: [“自言食肉得菩提路”:欲习禅者既不可带杀而修禅,]也[亦不可食肉而修禅,以食肉即同助杀、教杀。《楞伽经》云]这么说[:“为利杀众生,以财网诸肉,二俱是恶业,死堕叫呼狱。”]所以[故知]道[食肉与杀生皆]都[是杀业,习禅者断不可为。而今末法之中,世衰道微,邪说横行,竟有说:“酒肉穿肠过,佛在心头坐”者,真是鬼话连篇!又,前]面所[说之某]一个[教派,不但淫禅,也与世人一样吃肉:有人问]说[:“×]某[师,你为何吃肉]呢[?”辄答:“不妨,我吃]以[前先念咒净一净就行了。”或曰:]或者说[“我虽吃它,但我吃它时]候[都念咒超度它,所以我吃它]的时候[就是超度它,也是有缘,也是它的福气!”这又是某教派自欺欺人的妄语!]有一次,忏公就碰到一个修某宗的,那某宗的他就是按照这样子来讲,来讲。忏公就说:益谦啊!你去抓一只蟑螂。就去抓一只蟑螂。然后就说:来啊!你吃东西以前先念念咒,来!你这一只先念念咒,把它吃了!所以,这个就是自借,自我借口。
1455页, [“五净肉”:]也就是[即所谓: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疑为我而杀、自]己[死]的[、鸟残(即鹰鹞](这个念鹞yào鹞就是类似鹰,就是比鹰更小)[等所食之残余)。佛于声闻教中通常说三净肉(即前三种:见、闻、疑]也就是: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疑我杀,不会怀疑是为我杀[),有时亦说五净肉,即加后二种]就后面加了两种[(自死、鸟残);然此皆是佛见声闻人不发大悲,行不究竟,]氢[故作此权说,为渐摄引入于大乘。至于大乘了义经]当[中,皆不许食众生肉。《楞伽经》中即说:“一切肉皆不净,更何况有三净、五净!”《大涅槃经》云:“善男子,从今日始,不听食肉,应观是食,如子肉想,夫食肉者,断大悲种。”]在座座位!你到欧洲去看一看,所以生长在这个台湾、中国大陆,还算是个有福报的国土,你现在你要吃素都很方便;你到欧洲去看一看,没有人吃素的,你到那个国土进去,像我们到德国的法兰克福,飞机一停,下来第一餐,去法兰克福的时候,去订了那个餐厅,订了餐厅,那个老板很不舒服,而且我们订的这个素食,比吃荤的还贵!然后他就跟我们导游讲了,说:以后你们吃素的人,我们不接!因为德国没有人在吃素的,几乎啦,除了少数的人为了身体吃素,没有人这样,说:我们不会煮!不会煮。而且那个素食的,还比那个荤食的更贵,他就说:我们不是不想招待这个客人,就是煮不出来!素菜他不会煮。你到奥地利去看看,这内陆的国家,没有看到人家在吃素的。
所以,佛要讲的这个,后来是说我们在台湾这个本岛,或者是离岛;那么在印尼,印尼这个岛屿有一万多个岛,我在看了这个影片里面,他整个这个岛,全部都是捕鱼的,几乎没有蔬菜跟水果!那用佛陀的这个角度来讲的,从这一段的角度来讲,你投胎到那边,你外界的这个世界,你也没有办法去拼、去闯,闯不出名堂,就只有留在故乡,跟着他爸爸捕鱼,从小就捕到大了,也没办法改行。你那个岛又没蔬菜,要蔬菜,要经过了好长的运转,在那边吃一点少许的蔬菜跟水果,全部都是吃鱼,要不然是吃鱼干,要不然就是腌渍,捕鱼丰收的时候,哇!那个竹竿吊满了鱼干,吊满了鱼干,这个世间要听到佛法,又能够像在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的吃素的;你到日本去,日本出家人都不吃素的。韩国分两派,日本出家人,对不对?现僧相,他还可以娶妻、生儿育女,是不是?再来,你可以到日本去看,没有人吃素的,一个都没有![又,《楞伽经》云:]这么说:[“大慧,我有时说遮五种肉,或制十种,今于此经,一切种、一切时,开除方便,一切悉断。”又云:“大慧,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,况食鱼肉,亦不教人,以大悲前行故,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,是故不听令食子肉。”]又[由此可]以[知]道[,佛于了义经中,皆不听许食众生肉。]
[“此肉皆我神力化生,本无命根”:]这个[“命根”,]就是[识、煖(xuān)、息三者,连持色心,以为命根。佛世]的[时]候[之五净肉,皆]都[是如来一时权便所化,]所以[故佛涅槃后,绝不听许食肉。] 1456页, [“地多蒸湿,加以沙石,草菜不生”:某教派人食肉,]问他:你们为什么吃肉呢?[问他们为何吃肉,多答:]全部都回答:[“我们那地方,地多高山,气候寒冷,没有蔬菜。”可是他们到了他国,例如美国或台湾,还是照样吃肉,就不知要如何]来[解释了。] [“奈何如来灭度之后,食众生肉,名为释子”:《楞严正脉》云:]这么说:[“此可见凡佛许食肉者,皆佛在权便渐引慈化耳,]以[及灭]度[后,即实夺命之肉,可更食哉?而深经废权]深经就是讲实相的叫做深经,究竟的叫做……深经就是究竟的,究竟经叫做深经。而深经废权,废权就是排除一切善巧方便。这绝对[不]允[许者,皆将示实,极护末法之误堕也。有志者务从实,而不可引权自欺矣。”“释子”,释门中之出家弟子。]
在座诸位!我在佛门三、四十年,出家也好、在家居士也好,我一直告诉他:你吃素很好,你这个营养没有照顾好,你的后遗症就会很严重,就会非常严重!老人,他就提早痴呆,或者是说高血压。你晓得吗?吃素的高血压的比例,跟吃荤的高血压的比例,是不相上下的。很多人他认为,吃素应该是高血压的机率比较低;但是,如果他营养没有均衡,你去问医生,他就会告诉你。所以这个营养没有均衡的时候,你就麻烦了!你没有吃荤,再来,这些素食的,你这个营养,并没有好好地把它保持一个平衡,缺少种种的元素,将来的麻烦就会很大!所以,吃素的人,在家,那么一定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。那像僧团,煮了,大众吃,就会专门来煮;在家居士就说:我简单就好,搞一点点面啊,怎么样……长年累月下来,就会很麻烦!我告诉你:一个有抵抗力的,跟没有抵抗力的,是完全不一样的!以前我用西药,只要一讲经,感冒的时候,喉咙开始这边痛,开始一直痛一直痛,痛到没有办法,免疫系统产生状况了,产生状况了,就开始一直痛……很想讲经给大家听,可是,喉咙就受不了了。以前没有重视到这个免疫系统、身体的问题,就一直用西药,一直压……今年好了,这个就是有福报。那个免疫系统,现在就是说天气有一点寒冷,就算有感冒,它只是打一下喷嚏,喝个热水,你不用理它,也自然好了,这个就是体质彻底的改变,体质彻底的改变!所以,那一天,那个大陆团来就说:哇!师父!您比我上一次来看的更年轻!我说:是的!这个就是。所以,我们在家居士,你在家这个饮食,为了很长远的这个菩提之路,你这个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,了解一下饮食如何来保持平衡,这个很重要的!那么偶尔还是要去抽血检查,抽血检查看看。[“似三摩地”:“似”,]就是[相似。相似三摩地,]就是[即于外表非常相像,但]是[确实不是真的。长水子璇说:这是鬼神定,“亦能令人知过去,未来事,与善定相似”,]所以[故名相似三摩地。]
[义贯]: [“我灭度后”,于“末法之中,多此”种“鬼神,炽盛”于“世间”,皆“自言食肉”可证“得菩提路。阿难,我”今虽“令比丘食五净肉”,然“此”等“肉皆”是“我神力”之所“化生”,其中“本无”有情之“命根”。由于“汝婆罗门”所处之“地多蒸湿,加以沙石”,]所以[故“草菜不生,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,假名为肉,汝得其味。奈何”于“如来灭度之后,食众生肉”之人,仍自“名为释子”!] [“汝等当知,是”等“食肉”之“人,纵得心开”,所得者亦不过是相“似三摩地”,终非真实三昧,“皆”成“大罗刹”鬼,“报”尽寿“终必沉”沦于“生死苦海”,永堕鬼道,]所以[故此等人“非”是“佛弟子。如是之人,相杀相吞,相食”今犹“未已”,命债难了,“云何”可说“是人”能“得”解脱而“出三界”?][
诸位!这一段,我们赞叹它的精神;但是有一点点我非常地保留,这是我个人的看法,譬如那一段说:我以大悲神力所加,因大慈悲,假名为肉。诸位!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,是所有的居士去煮的,在凌晨的时候就把它弄好……一团一团的,这是所有的居士,每天都是一直这样做的。这一段,我一直持着保留,我不是说怀疑,因为佛让我们不杀生、不食肉,当然,我们了解佛陀的大悲心;但是你说:从佛成道以来,所有的比丘统统要出去托钵,那是居士统统要端出来的,如何说用大悲神力所加?那么就是要持咒了,要不然你在家居士怎么修福?在家居士把那个东西统统煮好,拿出来供养。你看这个原始的佛教,他们的生活,他就是这样子,是居士全部都排一排,譬如说饭团捏一团捏一团,然后那个钵很大,走过去。你去泰国看也是这样,缅甸看也是这样子,是居士都端出来的,不分荤跟素的。所以,我对这一段持保留的态度,因为佛在世的生活不是这样子,不是这样子的。因为既是经典讲的,我们重视它的精神。
1457页,[诠论]: [关于三净肉、五净肉,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四云:“迦叶问云:‘云何如来先许比丘食三净肉?’佛言:‘随事渐制故耳。复有七种、九种。’”长水云:“今言五者,随经增减,以意配数。佛以方便权许令食,非究竟说。”诚然斯言!莫说三净肉、五净肉是权说,即使以法而言,整个声闻乘,乃至人天五乘,皆是化城权说,非究竟说;为佛大悲引摄,成熟众生,渐入真实之法故。] 所以你看看这一段,你就知道,要生长在大乘的国土的人,他是非常有福报的!你到泰国、缅甸,他们没有这种观念的,完全没有!他们生活就是很正觉地在托钵了。所以你生长在这个大乘国土里面,从这个佛经,大乘,你生长在一个究竟了义的、最上乘的,能成佛的国土里面,是难能可贵、是很有福报的!
458页,经文:【“汝教世人修三摩地,次断杀生。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。是故阿难,若不断杀,修禅定者,譬如有人自塞其耳,高声大叫,求人不闻,此等名为欲隐弥露。清净比丘及诸菩萨,于歧路行,不踏生草,况以手拔?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?”】
[注释]: [“修三摩地”:指首楞严三昧。] [“若不断杀修禅定者”:]也就是[即带杀修禅,包括食肉修定;而以为食肉完全无罪。] [“自塞其耳”:比喻修“相似禅定”。] [“高声大叫”:比喻杀生、食肉。][“求人不闻”:比喻以杀生食肉而求出三界,实乃不可能之事。] [“欲隐弥露”:“弥”]就是[越。同“欲盖弥彰”。] [“于歧路行”:“岐路”,]就是[小路。][“不踏生草”:为护念草中众生,以免误伤之。] [“况以手拔”:不拔草,为护鬼神村及依草而往之众生,如虫、鸟等。此草为其居处,亦即]也就[是其依报。为护众生之依]报[、正]报[,]所以[故不随意拔草。][“取诸众生血肉充食”:“充”,]就是[当作。]
[义贯]:[“汝教世人”若欲“修”首楞严“三摩地”,于断淫后,“次”应“断杀生”]以[及食众生肉,“是名”为现在十方一切“如来”]以[及过去“先佛世尊”修三摩地的“第二决定”不可改易的“清净”无染、智慧光“明”之训“诲”。][“是故阿难,若不断杀”而“修禅定者”,即“譬如有人自塞其耳”,然后“高声大叫”却“求人不闻”其叫声,“此等名为欲隐”藏反而“弥露”(]弥露就是[掩耳盗铃,欲盖弥彰)。“清净比丘及诸菩萨,于歧路行”时,为护众生而“不踏生草,]生草就是有生命的,叫做生草,记得![况以手拔”?连有情所依的无情]世间[器界,都以慈悲于众生故,而不损毁,“云何”心生“大悲”之人,竟会“取诸众生”的“血肉”之身来“充”作自己的“食”物?]
经文:【“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、緜(绵)、绢、帛,及是此土,靴、履、裘、毳、乳、酪、醍醐,如是比丘,于世真脱,酬还宿债,不游三界。何以故?服其身分,皆为彼缘;如人食其地中百谷,足不离地。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、身分,身心二途,不服不食,我说是人真解脱者。”】1461页,[注释]:[“緜”:同]跟那个[“绵” ]一样[,]新絮的叫做绵。[新絮曰绵。又,精者曰]叫做[“绵”,粗者曰]叫做[“絮”(见《玉篇》及《康熙字典》)。][“绢”:厚而疏的丝织品]叫做绢[。][“帛”:丝织品的总称。][“靴”:]就是[长筒]的[皮鞋。](未完)
楞严经讲解270: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,清净在音闻--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
楞严经讲解271:法爱是佛门的毒瘤,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、没有包容心
楞严经讲解272: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,记得要离欲
楞严经讲解274: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,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
楞严经讲解275: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,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
楞严经讲解276: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,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
楞严经讲解277: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,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
楞严经讲解278:虽知如如不动、不取于相就是佛,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
楞严经讲解280:存有多少钱是假相;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
楞严经讲解281:种种相,因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,其实是同一个本体
楞严经讲解282:世间人追求的东西愈多愈好,修行人刚好相反是愈少愈好
楞严经讲解283:一切法都要定,没有定就不是佛法;一切修行者皆不能离于禅定
楞严经讲解284: 若起味定,便于禅定境界无法再往上提升,此是钝根人修行的通病
楞严经讲解285:要断十二因缘,男人从淫欲看淡;女人从名牌看淡泊
楞严经讲解286:你念一万声的阿弥陀佛,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五千声
楞严经讲解287:英雄难过美人关,而在修行人是「道人难过神通关」
楞严经讲解288:你游山玩水玩来玩去都在玩你那一颗心、玩那个法尘
楞严经讲解289:持戒跟布施二件事情可以让你不失人身,生生世世有菩提的因
楞严经讲解290:最便捷之道唯在耳根,而修证之法唯在“旋流”
楞严经讲解291:如果不持淫戒不断淫,你有多大的智慧到最后还是会落入魔道
楞严经讲解292:只要吃跟动物的身上的某一部分有关系的,统统是跟众生结缘
楞严经讲解293:不管在任何时空,绝不能自说我真的是菩萨,是阿罗汉来
楞严经讲解294:修行人念咒之所以不得力就是因为还有贪心,偷心不死难成三昧
楞严经讲解295:如果你没办法设坛,那么持楞严神咒等同进入设坛
楞严经讲解296:如果你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你的音声音质就会特别的好
楞严经讲解297:佩带楞严咒咒轮的人生生世世所出生的国土都与佛同在,都有佛法
楞严经讲解298:你身上戴的这个楞严咒咒轮,功德大到你没办法想像
楞严经讲解299:修首楞严三昧须先从摄心持戒令心不犯开始,以动念为来诊断